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 文稿 > 艺术评价 > >

邹跃进文章及外交官专场开幕式发言

详细内容


图 1:
从中心到边缘
——浅议刘士铭雕塑艺术的意义
邹跃进
      从总体上说,刘士铭的雕塑艺术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毛泽东时代;二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我认为都体现了刘士铭作为一位紧随时代而又具有创造性的雕塑艺术家的特征,同时也能发现他从中心向边缘转向的艺术历程。
      在毛泽东时代,刘士铭创作的雕塑作品《丈量土地》、《劈山引水》等,都与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要求息息相关;同时,这两件作品也都形象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主题和艺术家本人亲身的生活体验。《丈量土地》创作于1950年,当时,刘士铭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土地改革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土改运动中农民分到土地的喜悦心情,为此,刘士铭以分到土地的农民正在丈量土地为情节,创作了这一雕塑作品。而《劈山引水》,这件1958年创作的作品,则反映了大跃进时代,中国人在当时所宣传的奔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激情中,对改造自然的大胆想象。如果说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丈量土地》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平易近人的艺术视角的话,那么,在《劈山引水》中,艺术家则受当时艺术大潮的影响,以大胆想象,独特构思的方法,实践了毛泽东所倡导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
      进入新时期之后,刘士铭的雕塑艺术创作进入到了一个高峰期,在此期间创作的雕塑作品,因独特的艺术方法和立场,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给予阐释: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刘士铭从中国雕塑界的主流艺术方式中解放出来,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雕塑的领域,即吸收秦汉代以来陶塑艺术的精华,以表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在中国雕塑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从总体上来说是沿着学习、研究西方的写实雕塑的方向展开的。这种建立在人本主义和科学观念基础上的西方雕塑形式,对于主要为宗教和巫术活动服务,从直观、世俗的立场出发,注重神韵而不是人体结构的准确和比例美感的中国传统雕塑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也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以来倡导民主和科学的启蒙精神在雕塑艺术领域的一种回音。正是在此历史情境中,西方式的雕塑形式,通过几代雕塑家们的努力,在中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当占据中心和主流地位的是西方从古希腊发展起来的写

 

图2:
实性雕塑的时候,中国雕塑艺术传统也就因此而被中断和边缘化了,即使是被视为吸收了大量民间艺术因素的经典雕塑作品《收租院》,在总体上仍然是用西方的写实雕塑语言创作出来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说,刘士铭对传统雕塑艺术的回归与创新,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
      其次,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刘士铭并不是一位为艺术而艺术,为传统而传统、为形式而形式的艺术家,他选择秦汉代以来的陶塑传统艺术形式,从根本上说是为他要表达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服务的。当然,改革开放的历史情境也为刘士铭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支持。具体说来,这种支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大的环境上说,思想解放运动为艺术家探索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提供了条件;二是1978之后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讨论,导致美术界相继出现了反思文革的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主义艺术。很显然,刘士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回归和思考,即选择秦汉以来的陶塑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造,与当时的历史情境,特别是乡土写实主义的美术思潮是紧密相关的。换句话说,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刘士铭,社会和文化环境都为他回到个人的生活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和艺术探索结合起来提供了机会与条件。
      第三,如上所述,我是把刘士铭作为新时期以来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在雕塑界的代表艺术家来对待的,但作为一位在人生和艺术创作经历上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同步的艺术家来说,他的艺术立场和方式显然不同于当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比如他不像同是乡土写实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的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等那样,艺术创作直接来自对乡土、农民、藏民的感受,因为刘士铭的乡土艺术,主要来自对过去生活经历的回忆。刘士铭在《自叙》一文中说: “我的一生经历坎坷、颠沛流离、追求生活,热爱黄土黄河的风土人情和山陕地区的窟洞和人情风俗,心想神注,最后来到中原经历十年体验生活中的真实的劳动人民的爱和嬉笑怒骂,赤裸裸地表达她们的感情和爱心”。“这些活生生的男人、女人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也是我想创作的不断的根”。在我看来,刘士铭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乡土与农民深厚的爱,才使他找到了一种最佳的表达这种感受的艺术方式,这也是我说的刘士铭不是一位为艺术而艺术,为传统而传统的艺术家的理由之所在。进一步说,陶塑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是为巫术服务的,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映照下,陶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动就获得了一种属于农业文明的文化身份,所以,在我看来,刘士铭选择陶塑的传统样式,而不是西方化的写实雕塑的方法,来表达生活在中国土地上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乡土和农民的深厚感情,无疑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是最贴切,也是最富有艺术和文化意味的。
      坦率地说,对于我们这些深受西方文化和艺术影响的人来说,要真正体会刘

 

图3:士铭雕塑艺术的意义,并理解他在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一定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刘士铭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就此而言,刘士铭的雕塑艺术不仅属于过去,而且从效果史的角度看,它更属于未来。
      2006/12/5日于望京花园

 

图4:
外交官专场开幕式发言:
      孙伟:我今天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馆这两家举办来主持今天晚上的这个“金秋发现”的活动,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参加这个活动的嘉宾。今天参加这个活动的嘉宾有来自这个各国驻华大使夫妇、文化参赞夫妇。我们今天这个中方出席的嘉宾还有这么几个需要介绍。一位是秦晓梅【秦小梅】女士。还有外交部前副部长田增佩先生,今天晚上还有前驻联合国代表,林清大使及夫人,还有我们张联大使。今天我们还有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张成立、大使及夫人。还有我们那个外交部前驻外大使夫妇。还有我们最后一个小组织需要介绍,就是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妇女工作室成员,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这个“金秋发现”,希望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发现。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展览,“金秋发现”这个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著名的美术策展人殷双喜先生,我们欢迎他来致辞!
      殷双喜:尊敬的各位嘉宾、外交官、及夫人,非常高兴能在中国美术馆这样的艺术殿堂和各位相聚,你们今天将要……这位雕塑家他今年虽然80……他是新中国培养的……他离开北京,到了中国的河南、河北等地工作生活。在那里他深切地仔细地观察体验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化作手中的泥土。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间……他的艺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我相信他的艺术能够直接的坦率的传达中国人民对生活……对和平热爱和爱情的热爱,希望各位能够去发现他艺术的美妙之处。祝各位有一个愉快的周末,谢谢大家! 孙伟:下面我们请我们的外长夫人,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秦晓梅【秦小梅】女士,请她来做一个致辞。
秦晓梅【秦小梅】
      尊敬的各位大使,尊敬的各位贵宾,大家各位晚上好。今天到这里来我非常非常的荣幸,也非常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陶瓷艺术展。我第一次看这样一个这个展览,陶瓷艺术展,我过去从来没看过。从我一进来,一看这个画面,我就觉得非常地吸引我。这是第一次,这是一个第一。还有一个就是从来没有看过这么一个优秀的高龄的艺术家。到现在就是这么高龄,他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在每天生产着这么多的作品。刘先生他一进来的时候,我第一印象,我觉得他非常美。因为他的作品表现的就是一个自然的朴素的美。所以我说人就是像他一样,朴素本身就是美。所以我呢特别祝贺这个展览会,祝贺它成功!也祝贺刘先生再生产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代表联谊会再次感谢邀请我们联谊会和联谊会低【底】下的退休的老大使,老部长参加这次展览。谢谢大家光临!
      孙伟:下面我们请我们今天展览的刘士铭教授,请他来做一个致词!
      刘士铭:尊敬的大使,大使夫人和贵宾们,和这些个同行爱好者,因为我这个人平常不善于讲话,平时沉默不语,但是好沉思好思考,所以我的感情都融入到作品里面,欢迎大家在我的作品中看到我所要表达的我的思想。我把我的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塑造在作品里。因为我热爱中国的平民百姓,我生活在平民百姓,所以,我的感情和这些个中国的劳动人民,平民百姓,市民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感情是相通的。所以,我【尽】我所能要表现这些个中国的善良的老百姓和劳动人民,工人,战士,表现他们的气概,他们创造了社会,给国家创造了建设,这个英雄形象。我一生致力于就是观察生活,我在生活中用眼睛纪【记】录这些个生动的形象,把它记在印在头脑里。然后把它们塑造,尽我所能,但是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是希望我能够,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把雕塑做出中国的风格。在世界上独立,表现我们中国的和西方的它的不同的地方。因为我不善于讲话,平时沉默,好沉思,和思考。所以我的感情都融入在我的作品里。欢迎大家在我的作品中看到我要表达的我的思想,我的意图。欢迎大家多指教,我的话就到此。
      孙伟:今天我希望大家有发现,有收获,一个是发现,我们的中国的艺术家刘士铭,一个我想大家会发现刘士铭眼睛背后的中国。好,我们今天的这个开幕式就到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通知:15分钟以后,也就是6点45分左右,我们可以开始就餐,大家就餐前我们会有一个小小的抽奖活动,到时候我们会召集大家。下面我就可以大家各位*到的客人可以去参观了。

 

图5:
    “自在蓬蒿一一刘士铭雕塑展”开幕式
      开幕式地点:中国美术馆一楼方厅
      时 间:2006年10月13日下午3:00
      主 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
      承 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览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
                       中国雕塑学会
                       中国收藏家协会
                       中央电视台书画院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美术研究》杂志社
      策展人:殷双喜
      主持人:殷双喜
      致词发言
      主持人介绍策展情况和嘉宾 殷双喜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致辞 杨力
      主办方中国美术馆致致辞 范迪安
      中国雕塑学会致辞 曹春生
      河北省保定市园林局局长 卜根旺
      承办方中央美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致词 隋建国 刘士铭

 

图6:
      主席台就座嘉宾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
      杨力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曹春生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
      曾成钢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未出席)
      钱绍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
      侯一民 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
      曾竹韶 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邹佩珠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盛杨【盛扬】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
      闫振堂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卜根旺 河北省保定市园林局局长
      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系主任
      马金凤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袁正明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
      发言:杨力
      [照片左起刘士铭、袁正明、盛扬、侯一民、马金凤、曾竹韶、周佩珠【邹佩珠】、钱绍武、曹春生、闫振堂、范迪安]

  • 名称:
    邹跃进文章及外交官专场开幕式发言
  • 档案号:
    LSM-WG-002-018
  • 版本:
    印刷品、影印本
  • 页数: 6
  • 提供者:
    家属
  •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