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文稿
>
艺术历程
>
>
个人简历
详细内容
图1:
个人简历
刘士铭,男,1926年2月天津市人。
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系本科。
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入研究班一年,创作丈量土地雕塑作品。
1949年参加布拉格市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学生作品展后留在布拉格市。
1959年创作雕塑劈山引水像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天文家僧一行雕像为中国历博陈列室陈列品,鱼鹰陶塑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安塞腰鼓雕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曾在河南开封师院工作十年,后在保定工作三年。
1974年至1981年在中国历博修复组工作七年。
1981年至1993年在美院从事个人创作及陶塑艺术创作。是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艺术观点: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深入民间观查【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风土人情,长时间的感受在修复古代文物原始彩陶陶器及复制铜器过程中,我感到愈是原始的石器陶器愈有现代味,体会到如旋窝【涡】纹图案的创造,人形陶罐,比现代的陶还美,而且与非洲的原始人物造型是相通的,有商代玉器中妇好墓的玉人,与古埃及的形象在风格上也有共同点,为什么产生这种沟通呢?就是和人类对自然的真诚的爱的激情都是相同的,玛雅文化与商文化相通,单纯是美,避免繁琐和表面,而追求用最简单的办法,构思手法来表现陶的古、拙朴内涵美感。
中国民族民间的艺术表现力及形式感的丰富多彩。在创作中有时我感到无法表现对象,深感被过去
图2:
学到的方法所束缚,原因在于我的观查【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应向孩子们无师无法的观查【察】和表现他们所感兴趣的对象的极其可贵天真自然充满爱心和激情的原始艺术的表现方式,反朴归真毫无造作之气。这就是我追求的艺术创作的心态。每次创作时先产生表现创作的激情并保持激情状态。
四件陶塑名称及制作过程:
A、小背筐,这是农村小女孩形象,是我观查【察】记忆中的形象,用快速一次性捏成,不作修改,也是我制作陶艺的方法。
B、《鹰》,在一次观看电视动物世界时印象很深,对猛禽类对幼子的爱深受感动,快速捏成,用简单的釉表现雨中的气氛。
C、《酒狂》,因听古琴曲酒狂后产生表现魏晋时代的阮籍酒后裸体的神态,手法快速毛糙的作法,求神态不求形似。
我不要皮毛的相似而要本质的神似。
D、《窑塬》,是我在河南陕县一带看到农民地窑小院的生活情景久久不忘,在回忆中快速捏成,追求黄土风情趣味。
图3:
艺术观点及追求和方法:
我的艺术观,师承雕塑家王临乙、滑田友先生,画家李宗津、冯法祀、理论家王朝闻,还有徐悲鸿院长的关心培养鼓历【励】,强调培养、发展我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多年来深入基层生活,观查【察】生活环境中的形象、人物、风俗,长期积累,在加强记忆的方法中把形象随时深印在记忆中,并经常的回忆这些使我激动的形象,产生创作激情,用随意性一次快速塑成,只要神情与记忆中的一致,不管外形粗糙就不在【再】改动。艺术本身是有个高峰点,不能过多也不能欠缺。适可而止,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形与神是矛盾的,因此我只是寻找作品中我的特点,不同别人,不管新潮旧潮怎么变,始终不变,我相信人的生命有限,艺术生命无限存在自己的作品中。
我使用耐火土加胶泥快速捏成,不修饰。素烧1150℃,多数不上釉。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个人简历
档案号:
LSM-WG-003-001
版本:
手稿
页数:
3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文稿
刘士铭个人简历以及代表作品
0
0
刘士铭简历
0
0
刘士铭个人生活简历和艺术思想
0
0
刘士铭年表—从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开始
0
0
有着光荣辉煌历史的母校:中央美院
0
0
刘士铭简历
0
0
刘士铭简介
0
0
刘士铭个人简历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