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 文稿 > 艺术历程 > >

刘士铭个人简历

详细内容


图1:
1987年经授予全国城雕规划组艺术委员会批准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
      刘士铭,男,1926年2月生,天津市人汉族,
      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预科。
      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代表作品“丈量土地”是反映1949年京郊农村土改的农民形象,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作品现存布拉格市博物馆。
      1959年创作“移山造海【劈山引水】”雕塑,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展出,原作现按【安】装在保定市东风公园。
      1974年创作大浮雕“柳下跖起义”,
      1955年创作天文家僧一行像和数学家祖冲之像,均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1984年创作“鱼鹰”雕塑反映在河南生活时见到的农民形象,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
      1985年创作竞走 雕塑,参加第一届全国城雕设计展出。 多年来从事雕塑创作,作品曾参加出国展出和全国美展。
      1961年调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
      1979年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北京分会会员,持有全国城雕设计资格证书。
      1972年至1980年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部从事创作和历博修复室从事文物修复和复制工作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学

 

图2:
习了中国民族的青铜器和秦汉陶俑的民族风格和气魄,及原始陶器等各个时期的民族的和民间艺术风格,以及商代玉器妇好墓出土玉雕人物的临摹复制等大量的广泛的接触,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和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理解,创作不能脱离生活,但不等于如实照搬生活的一切,创作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观查【察】和感受,和表现作者本身对事物对象的激情、热爱,给人以力量,深沉的真挚的爱。
      我认为雕塑本身是静的形体,但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觉,只有动感强烈才能显示出雕塑的力量。我的作品风格倾向于原始——粗犷——厚重——拙朴——我要表现中华民族的气魄。具体的说我喜欢北方的大山和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我曾经在1961年深入的在河南这个民风朴实的穷苦的地方生活了十年,虽然创作的条件极差,但是生活的艰苦使我更接近了劳苦善良的平民百姓,这是对我的精神上的锤炼和改造,为我积累了创作素材基础。
      在艺术观点上我不喜欢造作的虚伪的东西,和那些莫明【名】其妙的主

 

图3:
观的虚无缥缈的幻想作品,我看不懂不理解。
​​​​​​​      对于雕塑表现手法,我的观点是即【既】重视学院派的坚实的基本功训练,但创作中又强调不为其所缚,我主张随心所欲、以神为主,要在生动的基础上补充形之不足,有时舍形而求神,因此显得拙,但保持生动有神就可以适可而止。不必免【勉】强去作自己力不从心的技巧追求,也有必要在创作中作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是我在创作中一贯主张的观点,也是始终这样走的创作道路和我的风格特点。
      说明:我的作品没有得过奖,只有1960年2月出席过一次全国文教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大会,并得过一枚大会颁发红旗奖章。 刘士铭 1988年12月9日

  • 名称:
    刘士铭个人简历
  • 档案号:
    LSM-WG-007-006
  • 版本:
    手稿
  • 页数: 3
  • 提供者:
    家属
  •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