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书信
>
朋友
>
>
刘士铭至周和平、王福全、小尚书信
详细内容
图1:
和平、福全、小尚等,你们好。在东风公园门前作别后与下午6点前回到北京家里,约一个多小时。十月4日去保定旧地重游,流恋【连】忘返,不胜感慨。人依旧,景物依旧,但已换新貌了,人多车多新楼也变了。
劈山引水像依然如故,放在东风公园这个避风港内得以安然无恙,59年-97年时过境迁38年了,看到保定人在那拍照,和你们的热心爱护的心情,使我感动极了,我对人生事物的态度是一切都是因缘相聚,世事无常,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是佛说的偈语。
图2:
我一生经过颠沛流离,重感情,不愿意接受人家的厚恩,最大的快乐就是把热诚的心给别人,习惯于生活对我的冷淡,记忆力和观查【察】力很强,从小时候到现在的经历一幕一幕的在脑子里很清楚的出现,基本不忘。我在创作时就是从记忆中把形象塑出来。
关于劈山引水雕塑创作过程,是1958-1959年,在那个意气风发全民跃进的高潮中,无时无刻不在冲击我的心情,有一天中央美院创作室领导叫我们晚上都捏稿子搞创作构思构图。
图3:
我就在有意无意中想到一首当年农民的小诗“我来了”,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我就用试探性的心情捏了两个山中间有个人跳出来的动作。这个稿子在美术学院雕塑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同意山大人小或是雕塑不能表现环境,要以人为主体,不能有别的东西,主要是人的姿态和动作来表现思想性,如罗丹的思想者那样才是真正的雕塑,相反我冲破了这个框框大胆的用。
图4:
这个稿捏成之后放在一边,创作室无人注意此稿。有一次创作室请苏联雕塑专家克林杜霍夫看大家作的泥塑稿子,当时专家在一群稿子中间伸手拿起我作的稿子放在一张桌子上,说这个稿子你们可以放大。第二天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
指*(向)
他办公桌上的劈山稿对我们创作室决定在中山公园里放大这个稿,时间很短,七天作五米大,行吗。我说行。然后组织人力、物力日夜干,于是如期完成,历尽艰难,中间像骨架拆。而且人民
图5:
日报登出这个照片。
1959年华君武对我讲你把这个劈山引水像作成2米26公分高的像准备参加1959年在莫斯科开幕的社会主义国家(15个)造型艺术展览会,好好作。
于是经过2个月时间作成并翻成石膏品上色送莫斯科展出。原作的石膏模子由工人们又用白水泥钢筋混凝水泥翻成这个现在的像。表面用跺【剁】斧处理成花岗岩效果。
此像因在莫斯科展出后印成彩色的刊物封面,上写移山造海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作。
图6:
刊出后国内很多省市委翻石膏的,首先是农展馆,还有湖北……忘了。大约创作室共翻了八~九个,每次发我工资时加上40元,告诉我是稿费。
60年保定市的常安赢拿着印有此像的刊物(名子不忘【记】得)去中【央】美院创作室找到我,说保定市要买这个水泥跺【剁】斧的劈山像(2.26米),我第一次认识了常安赢,他还把那个刊物上的印刷彩照送给我。
之后听领导说保定花了四千元用汽车把劈山像运到保定市火车
图7:
站放在广场上,此像三次搬运换地方,莲池——东风公园,至今完好无损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40年来能反映跃进年代的宿【硕】果仅存的一件环境雕塑了。
1997年1月5日中午,刘士铭记
写了很多仅供参考,在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里还有一件我作的弓箭手像,花岗石跺【剁】斧,高一米是由此像翻成石膏像,运到曲阳的石刻师付【傅】用点线机打成花岗石像。
【弓上弦】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
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刘士铭至周和平、王福全、小尚书信
大小:
LSM-SX-013-020
页数:
7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档案资料
周和平回函刘士铭书信
0
0
周和平回函刘士铭郝淑媛书信
0
0
董孝全致刘士铭贺年卡
0
0
高立林致刘士铭明信片
0
0
马金凤致刘士铭书信
0
0
周和平致刘士铭书信
0
0
马汎浦回复刘士铭书信
0
0
董孝全致刘士铭书信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