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 文稿 > 艺术评价 > >

艺术家刘士铭

详细内容


图1:
      艺术家刘士铭 很多大艺术家的一生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士铭就是这样。他的长相就不同一般,从小得了“寒腿”病,走路有点拐,他拼命锻炼,采用中西各法,结果上半身肌肉结实,而下半身还不见长。他有副精光照人的眼睛,据说是练“夜眼”练的,但脸颊特别狭长,好象比正常人窄了三分之一,年轻时就是这样的,现在年老发胖倒不显了。平时常摆弄一个工具盒,是他自制的“小棺材”,又喜欢穿一身黑布衫,还扎着裤腿,反而和当时的大学生大异其趣。他的外号叫“二鬼”。大家觉得顶像。但其实外号和外表无关。外号只是因为他早就金兰结义,大哥叫“大鬼”,是个极魁伟诚恳的人,他是老二,还有一个“三鬼”,我们只见面一次,貌不惊人,现在完全淡忘了。我们老同学一般都叫他“二鬼”。成了一种爱称。他不爱说话,但朴素诚恳,没有架子,可是一提到“子不语”的“怪力乱神”之类就滔滔不绝。他非但深信不疑,还身体力行。每天半夜他要“打坐”,练“夜眼”就是一例。有次把夜里巡房的(国民党对艺术有这种职务)吓了一跳,因为他全身黑衣,端坐不动,黑暗里只见到一对灼灼大眼。我在这里举了一点“儿时趣事”,但我是用的“春秋”笔法,目的是让大家“见微知著”他的这种轻信而执着的脾气,终于使他走上了一条艰难险阻的人生之路。记得还是五六年的夏天,河南的梆子剧团来京“汇报演出”。当时的马金凤还年轻,功夫好,而名声不大。演出地点就在我们学院的隔壁——吉祥剧院。“二鬼”是戏曲爱好者,当然不会错过。一个快毕业的大学时,又是艺术家,看场戏曲乃属天经地义。但是这种平常事,到了“二鬼”身上,就会“出奇”,奇就奇在他竟一夜未睡,第二天他的课桌上,贴上了一张马金

图2:
凤的剪纸像,小噘嘴、夸张了的大眼睛,碎石戏装而生动入神。刻些剪纸有所寄托,也还没什么,但他却从此天天去看戏,以致剪纸生产大量积压,床头边,墙壁上都是,以致有侵犯他人领土的倾向。幸而马金凤的汇报演出是有期限的。我们想大概马金凤走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吧,我们大大低估了“二鬼”之所以为“二鬼”,大艺术家之所以为大艺术家。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是“二鬼”,趁毕业分配之际,竞递上一纸申请,他一往情深,义无返顾要求到河南工作。当时的文化部竟然也并无二话。于是“二鬼” 就此随马金凤而去。而马金凤一见他就以姐弟相称。虽然温熙【煦】相待。但也只能以好友视之,而我们的“二鬼”是真挚而崇高的。多年中一直过着“柏拉图”式的生活。“柏拉图”当然与人无害。麻烦的是他自己。 河南师范学院根本没有雕塑专业,对他的雕塑成就也莫名其妙,只好安排他教速写,而速写又并非他的擅长。学非所用,格格不入。 本来他就为人木衲【讷】又加腿脚不便。恐怕在某些领导的心目中他几乎成了“鸡肋”,说起来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金字招牌。实际上派不上用场。于是只能闲散处之。弄得“二鬼”觉得自己都一无是处。去算了一命,说是还有希望回北京。但何年何月却遥遥无期。他本是早露才华的艺术“尖子”。他的毕业创作“丈地 ”(反映京郊土改的)非但在全院创作竞赛中获奖,而且后来为捷克的国家博物馆所珍藏。他的“劈山引水”应该说是体现我国人民的改天换地的大无畏精神的优秀杰作。我认为是在我国雕塑史上是会留下来的少数作品之一。但是在河南当时的形势下却无人过问。在那个时代我们这些人也都自顾不暇,实在爱莫能助,看来到底还是义结金兰有效,最后还是“大鬼”使劲,让他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实心实意的妻子。于是作为病退回家,解决了户口问题,终于回到了北京。刚好又碰上美院雕塑系要建陶塑工作室,这才又回美院,虽然条件依然很差,但总算可以一展所长了。这几年他创作之多、之精都令人吃惊。我认为凡是真正的好作品是用不着多
     刘士铭批注:就此在河南一呆就是数年。
     刘士铭批注:1959年至1966年河南很多单位撤消了。这时他被在河南省博物馆借用他去作展览会需要的雕塑。但是任务不多,经常是临时性的突击性的,工作如阶级教育展。
     刘士铭批注:要注意到河南省对我不错,开封师院对我工作生活医疗很照顾的,这是事实。在1966年还是在郑州作了焦裕禄书记的塑像,1966年还做了大型群像工农商学兵群像,在郑州紫金山公园保存至今,因此,河南还是重视的。




图3:
      加说明的。我只是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和所有的大艺术家一样,对他实无所谓挫折和磨难,因为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造就了他的艺术。正因为他早早离开了美院,所以美院在“苏派”一统天下的时候,他却并不受“苏派”的影响。因此,过分的讲究解剖学的准确,过分地要求写实基本功等等,都没能束缚他的双手。正因为总是处于“底层”,所以他对生活感受最为真切,剧团下乡和农民三同,在黄河边上随时和船工打交道,睡在瓜田里和老农一起看瓜,他自己的身份始终是群众的一部分,他不是领导,他从群众角度感受这一切,爱着这一切,同情这一切。他对这些都滥熟于心,一捏就“入木三分”。 正因为他呆过的地方多,对民间艺术有了充分吸取的机会。他吸取了汉俑的毫无拘束,破除框框的根本原则。他吸取了民间艺术的一片天真流自胸臆的诚挚精神。 在目前这个众说纷纭的时代里,他的艺术是一贴清凉剂,它向人们证明着“什么才是真艺术”和怎样才能出现真艺术。让我们站在这样的艺术面前衷心赞美而低头吧。
    “士铭”万岁!
​​​​​​​      钱绍武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图4:
​​​​​​​      致校友信 亲爱的校友:
​​​​​​​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
​​​​​​​      199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庆之年——上溯学院的前身,从1918年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创立算起,我们的母校已经走过了八十年的历程。
​​​​​​​       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历尽艰辛,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八十年来,风雨坎坷,美院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一代又一代美院人勉力前行,薪火相传,为美院的发展奋力无悔。可以说,中央美院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是凝聚了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丰富经验的历史;是探索中国美术教育特色的创业历史;是群星闪烁、人才辈出的历史。
​​​​​​​      在庆祝母校八十华诞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新的历史条件给美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是美院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全面总结历史、认清社会发展对高等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后,明确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体制,其核心是教学改革。这几年,学院进行了学科和课程结构的更新与调整,通过增加设计和应用类课程,拓宽了原有专业的口径。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传统学科与新学科优势互补、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结构。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实效与水平,为中央美术学院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基础。
​​​​​​​      新的一年,我们要告诉大家新的信息是,在政府的关心下,国家计委已正式立项兴建我院新校,目前,工程正在顺利进行之中,一座全新的校园将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矗立在我们的面前。迈向新世纪的这几年,是美院发展历史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时期,需要我们鼓足干劲,团结一致。正是在这个历史转折的特殊时候,我们迎来了八十周年院庆。此时此刻,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也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总结经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成为我们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
​​​​​​​      学院计划以学术为中心,朴素而隆重地在校庆之年开展各种活动,1998年全年我们将举办校史展、古元、李桦先生版画展、各系教师作品展、教师捐赠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同时,我们将在这一年开始征集、编纂校友名录和历史照片纪念集。我们希望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庆祝美院搬入新址的庆典活动中,将这两本小书献给欢聚一堂的新老校友,作为校友情系母校的纪念。为此,我们请校友们积极参与,提供美院各个时期的图文资料以及您个人的资料。
​​​​​​​      亲爱的校友,你们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塑造了美院往日的辉煌,母校时刻为你们在海内外各个岗位所取得的成绩而倍感骄傲。我们坚信:集中几代人心血发展起来的中央美术学院,一定会在她的全体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下,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灿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大成!
​​​​​​​      中央美术学院 1997年12月

  • 名称:
    艺术家刘士铭
  • 档案号:
    LSM-WG-002-005
  • 版本:
    印刷品
  • 页数: 4
  • 提供者:
    家属
  •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