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 文稿 > 艺术感言 > >

谈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两者的价值观

详细内容


图1:
《谈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两者的价值观》2006年
      在中国自汉、唐、宋、元、明、清各朝至今在国人心中绘画、古画、名人字画的艺术价值高于雕塑,一张古画、名画在国内乃至国际拍卖会上价值高达数千万元。而一件雕塑作品(除米氏和罗丹外)价值都很低。中国历来把雕塑视为匠人的作品,把绘画视为文人士大夫的高雅作品。这从吴道子和杨惠之身上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同属唐代画家,吴道子画作成名在先,杨惠之弃画而改做雕塑,吴道子以画笔作平面绘画,人物神态出神入化,杨惠之则以立体泥塑造型出神入化。如苏州甪直罗汉像,但在中国画史上仍是吴道子的画出名。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轻视劳动制作的过程,甚至敦煌的壁画也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工匠所画,这些大量的体力、智力结合的艺术作品被忽视,以致没有作者姓名、集体创作,没有在雕塑上留下作者的名字。但是一般的文人画有名气,画家都在画作上提名,甚至无名文人也会在画上题名,而在雕塑上就没有作者的题名。这都表现出轻视匠人重视文人,特别是才华横溢的画家、书法家能在纸上、壁上画笔一挥而就的作品被视为神品、画龙点睛之笔。这些平面的绘画视觉上虚拟的景物,一看像真的,实际是平面的,而对立体的、真实的、具体的雕塑作品表现出轻视,这也是国人的艺术审美低于西方国家人民的欣赏水平,欧洲各国的建筑物环境中都有很多精美的雕塑、男女人体雕塑、大理石雕塑,保存数百年、数千年的雕塑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当前能保存下来的历代雕塑多是佛像、宗教雕塑及皇帝陵墓中奴隶的官员、卫士的形象,石刻是象征皇帝的权力。至今仍有大多数雕塑被人为的破坏,还有一些被盗墓者和国外收藏家盗走。

 

图2:
      解放后进行城市建设,有的城市需要形象工程,地方官员将此做【作】为政绩的象征,因此造成部分雕塑装饰城市文化品质不高,粗制滥造,过一段时间政治意义消失了,这种阶段性的雕塑做过一批也就过时了,被毁掉了,又开始修建另一批形象工程雕塑,从建国以来60多年了,如此反复拆建各大都市真正保留下来的雕塑也就那么几件硕果仅存。可悲(浪费纳税人的钱)!

  • 名称:
    谈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两者的价值观
  • 档案号:
    LSM-WG-004-009
  • 版本:
    印刷品
  • 页数: 2
  • 提供者:
    家属
  •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