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铭艺术观点和创作方法
图1:个人简历
刘士铭,男,1926年2月天津市人。
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系本科。
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入研究班一年,创作丈量土地雕塑作品。
1949年参加布拉格市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学生作品展后留在布拉格市。
1959年创作雕塑劈山引水像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天文家僧一行雕像为中国历博陈列室陈列品,鱼鹰陶塑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安塞腰鼓雕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曾在河南开封师院工作十年,后在保定工作三年,
1974年至1981年在中国历博修复组工作七年。
1981年至1993年在美院从事个人创作及陶塑艺术创作。是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艺术观点: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深入民间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风土人情,长时间的感受在修复古代文物原始彩陶陶器及复制铜器过程中,我感到愈是原始的石器陶器愈有现代味,体会到如旋涡纹图案的创造,人形陶罐,比现代的陶还美,而且与非洲的原始人物造型是相通的,有商代玉器中妇好墓的玉人,与古埃及的形象在风格上也有共同点,为什么产生这种沟通呢?就是和人类对自然的真诚的爱的激情都是相同的,玛雅文化与商文化相通,单纯是美,避免繁琐和表面,而追求用最简单的办法,构思手法来表现陶的古、拙朴内涵美感。
中国民族民间的艺术表现力及形式感的丰富多彩。在创作中有时我感到无法表现对象,深感被过去
图2:学到的方法所束缚,原因在于我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应向孩子们无师无法的观察和表现他们所感兴趣的对象的极其可贵天真自然充满爱心和激情的原始艺术的表现方式,反朴归真毫无造作之气。这就是我追求的艺术创作的心态。每次创作时先产生表现创作的激情并保持激情状态。
四件陶塑名称及制作过程:
A、小背筐,这是农村小女孩形象,是我观察记忆中的形象,用快速一次性捏成,不作修改,也是我制作陶艺的方法。
B、《鹰》,在一次观看电视动物世界时印象很深,对猛禽类对幼子的爱深受感动,快速捏成,用简单的釉表现雨中的气氛。
C、《酒狂》,因听古琴曲酒狂后产生表现魏晋时代的阮籍酒后裸体的神态,手法快速毛糙的作法,求神态不求形似。
我不要皮毛的相似而要本质的神似。
D、《窑塬》,是我在河南陕县一带看到农民地窑小院的生活情景久久不忘,在回忆中快速捏成,追求黄土风情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