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文稿
>
艺术感言
>
>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创作上的风格
详细内容
图1:
2005.7.7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创作上的风格》
在我从事雕塑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我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学习,专业老师是国立北平艺专徐悲鸿院长在1945年招收新学习时期,他的教学方针是现实主义的教学大纲,从模特对象入手,模特就是学生真正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王临乙先生引导我培养我正确的观查【察】方法,突出了我的艺术感觉。
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是老师教学中时刻提醒和明确我自己的感觉,抓住生活中人物的趣味生动的姿态,作品中除写现工夫以外强调我的趣味感幽默感,不是故意的而是自然的流露在作品中的生动性和不知不觉中代【带】有一种趣味性,但又不同戏剧化,这是王临乙先生明确对我的学习五年中的要求,当我毕业参加工作在天安门纪(① ②生活③历博复制工作)
图2:
纪【念】碑雕塑室工作时,基本上处于按老师的构图稿,作泥稿,后来老师(王丙照【王丙召】)先生自己从【重】新构图自己作稿,我只是从他构图时和作泥稿时看着,学习到王丙召先生用笔构他思想中的人物形象很精确的构思人物服饰、面形、兵器,人和人之间的呼应关系,不用构草图,不用模特,只见王丙召先生手中的铅笔在稿纸上不停的勾画人物表情比例,都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他脑子里已有定形,手中铅笔不过是像描画脑子中的形象,好像是他在一张白纸下面有一张已画好的画稿一样,其实白纸下的形象是他脑子里的画稿,成竹在胸,这就是王丙召先生教给我的成竹在胸的表现方法,创作方法,一气呵成法。
在美院学习中我没有一丝学院派的风格,因为我没有老师的手法和老师的风格。
图3:
二、在深入生活中我不作雕塑,有时画少量速写,但是很不像速写,而是我们的记忆图象符号,因为我不会画速写,不能耐心的画,所以只有记住对象,用记忆的方法,在生活中记录使我感动的人物和环境,用力的反覆【复】的记忆,记住对象的动作、特点,记住事件情节,而且把这种记忆下来的形象时刻的反覆【复】的背下来。几十年来我经常的在脑子里记忆中重覆【复】形象,再重覆【复】,再印象,再出现成为我的日长【常】习惯,这就给我在创作雕塑时出现的形象,由不清楚只有大轮廓到由淡到深,到印象中的形象如在目前晃动,生活是我创作的仓库,只有时刻在想那些形象,即可呼之而出活跃于我的泥塑中。
图4:
三、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和七年时间的复制临摹工作,使我吸收了很丰富的中国历史的雕塑文物,我由于病退之后回到北京家中生活不富裕,只有去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组去打临时工,由于工作认真有雕塑业基础,所以就一直在1973~1980年在修复室工作7年时间专心复制工作,不再想个人的雕塑创作,时间一长我深深的被中国古代雕塑陶器铜器所感动,专心体会复制临摹工作。七年时我向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雕塑学习,仔细观查【察】才能临摹得一样才行,尺寸一样,手法一样,还要作旧颜色一样,在老复制组的师父们指点之下一点一点的研磨七年,是一个实践的专业学院,没教学大纲,没有导师的复制文物的学院,没有文凭的研究生,我改变了
图5:
对西洋雕塑的观点,我能接受了中国历代的陶俑和原始社会的鹰鼎汉马、汉俑、秦俑秦马,南北朝的马俑……类。我深感我自己所学的雕塑技法和知识太少了,太贫乏了,表现手法不简单了,我被中国历史文物所熏陶,所改造,我的第二次雕塑改革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修复室。
四、我的创作发展时期是在中央美院雕塑系电窑工作室,在电窑工作室中(1980-1995)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工作室,人不多,我的兼课很少很少,在这期间我在把我的生活素材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我的激情很高,心态平和,无所求也没有更多的名利心,我以为我创作的只是素材形象化,是陶的创作小稿。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创作上的风格
档案号:
LSM-WG-003-008
版本:
手稿
页数:
5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文稿
谈中国戏曲评书是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
0
0
我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人生观)
0
0
我的艺术观点
0
0
《悼念雕塑家、国画家刘小岑同学》
0
0
艺术论
0
0
我对原始艺术与个性之间的联系的观点
0
0
艺术观点
0
0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创作上的风格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