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文稿
>
艺术感言
>
>
我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人生观)
详细内容
图1:
我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人生观)
唯物与唯心应为一个整体不应该分裂对立,(对立的统一观)
宗教的影响力和对生活的态度,时间与空间的合一关系。
1.禅宗“6祖檀法”童矇止观的影响。
2.艺术家与佛学的关系。李叔同,“缘法”佛教。艺术家的艺术与道教艺术、喇嘛教的艺术。 “佛学中讲因果和缘份” 金刚经中的辩证关系 宇宙关系,时间空间的关系,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关系从三世到九世,三十二相,有相无相,三千大千世界,一花一世界,一个微尘即一个世界,观修行的法门就是静观内视,天人合一观,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人与天是相通的。
3.临写王羲之的小楷金钢经字帖和小楷灵飞经字帖的影响。小楷练心静收心,大楷练心气的开放心气的的魄力,收与放的关系。碑帖的文字结构线条的长短疏密的组合排列关系体现一个人的审美感,个性、气质、生命力、体质,书法中的气韵,但是书法也不一定反应【映】人的品德,如严松、宋徵宗的瘦金体。
图2:
中国 GRC 协会 2004 年会暨装饰混凝土研讨会
科技创新是 GRC 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宝贵
内容提要:
作者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吊顶和清华美院装饰混凝土挂板论述了科技创新可以激发 GRC的活力,GRC制品在大协作中将展示出经济、美观、环保、耐久的优势,GRC有望在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创立发展空间。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再造石装饰制品 GRC 装饰混凝土 机组流水 大剧院音乐厅吊顶 清华美院挂板。
作者简介:
张宝贵,1950年生,中国 GRC 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昌平科技企业联谊会主席、北京宝贵石艺科技公司总经理。
十八年来,再造石装饰制品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初具影响,从雕塑艺术到标准产品,从手工作业到“机组流水”,从单一企业行为到社会大协作,像一滴一滴的水,折射出了科技创新的影像。
1988年在北京管庄举办的“全国首届装饰混凝土研讨会”上,我们第一次展示了用水泥加石粉制作的装饰浮雕,与会专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吴中伟院士对水泥可以制作出石材质感的艺术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兴奋与评价是水泥制品新工艺、新效果引起的,专家们从中看到了建材行业可能出现的新面貌。从那儿以后像是某种巨大的力量一直推着我们往前走,不断创新成了最兴奋的事。好象天生与建材界有缘,延安“鲁艺”毕业的祁部长听说我用水泥做雕塑,由潘雪雯陪同到了我的住家,他给我讲了长毛乌龟的故事,意思是搞事业不能着急,不在一朝一夕,语重心长,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曹永康同志又陪王局长到钓鱼台国宾
馆参观,14 号楼、15 号楼、17 号楼挂满了再造石装饰制品,水泥制品以艺术的身份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了王局长的鼓励。世界银行首席代表鲍泰利看到这些独特的艺术品,专程来到昌平与我长谈,并收藏了再造石装饰制品。有一次他邀请我去做客,门厅正中央的墙上挂着我送给他的只有拳头大小的作品,作品下方摆了两束干花,上方打了射灯,远处的墙上是当代名人的字画,用水泥做的艺术品放在显赫的地方,展现了一种文化。2004年初,中国建材协会会长张人为在徐永模陪同下,来到昌平,听完我们的汇报后,在留言薄上题下了“宝贵的事业是建材行业的骄傲”。故事有很多,一言难尽。建材户品在艺术领域的突破让我们出名了,我们没敢自我陶醉,虽然很多人说我们的创新让水泥制品升了值,但是如何使产品真的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所努力的。
据说国内已有几千家 GRC 企业,
图3:
这是行业的兴旺,它反映了社会的需要。不过,靠压价维持生存对于企业来讲虽属出于无奈但总不是办法,不能不说手中没有宝,又缺少创新意识、缺少创新能力是一些 GRC 企业难以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如此下去有如几千辆汽车挤在一条路上又不讲秩序,那么结果只能是塞车,而且一路混乱一路烦燥,很难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很难树立企业形象,也很难健康发展长久发展。
也许另辟新路才可以生机勃勃,当然走新路可能面对荆棘坎坷,不过也只有披荆斩棘才会找到适合不同企业的发展位置,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安德鲁又一次来到宝责公司今年2月20日,国家大剧院总设计师安德鲁在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周庆琳的陪同下,到我们公司考察,看到我们的特殊工艺技术,他兴奋了,提出了许多问题和设想。以后,他的助手多次到昌平提方案、提要求,了解模具制作情况。了解 GRC 的选材、配比、成型、结构情况。当安德鲁又一次来到宝贵公司,看到吊顶样板后,他搂着我,用拳头打我的肩膀。看的出来,他被我们的态度感染了,他被我们的能力吸引了。与其说是安德鲁为我们的 GRC 制品提供了在国家大剧院应用的机会,不如说是特殊的 GRC 制品使他看到了希望。大剧院的总体设计和局部处理与别人不一样,与以往不一样,因为大剧院属于二十一世纪,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国家的文化,毫无疑问要集中当代最新技术和最高水平。大剧院选中再造石装饰制品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面对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GRC制品不能总以常规制品面貌出现,不能靠压价去取媚市场,更不能靠人际关系去争取机会。创新和能力是 GRC企业的本钱,需求与供应本来是平等的,关键在于提高水平才可能实现对接,任何侥幸的思想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从接触大剧院吊顶的信息到现在已有八、九个月,近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最后的技术论证、进行数据检验、进行报价确认,如果顺利,年底前要确定下来。完成这1300m2的GRC 吊顶: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一方面要组织得力的设计队伍研究领会大剧院的整体设计意图,要组织制定“制作进度计划”要完善“生产组织计划”要完善“企业标准”要组织由雕塑家参与的模具制作队伍。164件3420x2260mm的吊顶,每件各不相同,每件成品的对角误差要求小于2mm,每件重量大约为800kg,整个吊顶有100多吨。吊顶是分隔的,又是有联系的,离乐池的高度有二十几米。安德鲁特别强调它的光影效果和声音效果,整体看去像海浪,像褶皱的绒布,莫名其妙的,很现代,令人遐想。最近一次研讨中,他又希望在面层配比中多加些白石英砂,他喜欢那种闪烁的效果。
应该指出的是:法国人的设计图上早就标明了大剧院的音乐厅吊顶选用“GRC”据说在国内寻找了一年有余,很难找到满意的。没想到看中了再造石的 GRC技术,用泡沫塑料做模具,而且要一道工序完成阴模,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用水泥加石粉追求一种特殊的质感,这也是我们的发明专利,原来安德鲁寻找的就是这样的特殊技术,知识产权界的领导听说大剧院准备选用我们的专利技术,对此表示祝贺,并认为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身,又是自主研发的,这在国内并不多见。上述两项专利技术我们研发了十八年,应用了十八年,想不到在大剧院这项举世瞩目的项目上取得了发言权。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话题离我们的现实越来越近,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纪,是快节奏、高效率,不断创新的世纪,任何一项产品不搞科技创新去谈生存和发展,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科技创新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能力。科 技创新需要多种技术条件的支持,也需要系统的设计,为了这种设计,我们进行了设备改造,研制出了“机组流水”生产线,这种简单的流水线操作原理是变喷射枪手多角度移位为枪手与模具纵横有序移位,即:喷射纤维在一米多高的钢架上左右移位,模具在下面前后移位元,有步骤的进行布网、滚压、布筋、再布网、再滚压、然后静停养护、终凝后再进行蒸养,这一系列的过程是在轨道上进行的。由此有效的克服了曹永康先生批评的“GRG生产像打仗一样,手忙脚乱的,一个人拿着喷枪,三两个人在后面帮着拽管子,弄不
图4:
好就绕上了”。徐会长、曹院长、沈博士、苏院长、崔秘书长、陈宝铮、边天佑等 GRC 专业界的专家领导经常光顾我们公司,对我们的 GRC 发展进行指导。近期,我们又组织研制新的设备,借鉴火车车厢卸煤的翻滚方法,由有经验的技师设计可以提升、翻转等大型工机具,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确保质量。这样的技术革新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像种庄稼一样,“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哪一个环节和内容也不能忽视,也少不了,否则,再好的设计!再好的创新,手工作业是很难实施的。选择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要思路,科技创新是行业进步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企业是有局限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在专业结构上也会存在不足和缺陷。请专家把关并组建专家顾问队伍,与相关专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单一的企业行为转到社会大协作上来,这有利于创新和发展。拿吊顶的选材来说吧,安德鲁一直希望用白水泥加石粉,做出来很干净,也就不用喷涂料了。但是,白水泥碱性大,就是使用耐碱玻纤长时间不出问题也不好保证。加上干缩大,很容易开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把曹院长、苏院长、沈博士请来,请他们出主意,在材性上把关。不用白水泥行不行?苏院长和陈鹤云所长曾在十年前用硫铝酸盐水泥加钛白粉做过实验,白度很好,而且时至今日完好无损。沈博士和苏院长就硅酸盐白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比提出了资料分析,建议大剧院音乐厅吊顶如果不喷涂料,又追求白色效果的话,应选择硫铝酸盐水泥。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请专家们与安德鲁等进行了材性对话,最后安德鲁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
在音乐厅吊顶制品的结构设计方面,我们请来了北新建材设计院原副院长朱松超和 GRC 制品方面很有经验的专家陈宝铮,由他们把关,我们又招聘了懂专业、有经验的人才参与制图、设计、结构分析等。大剧院是个无柱钢结构的“壳”外挂玻璃和外挂装饰板经过“纳米”技术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水防尘。大剧院分为三个部分,西面是戏剧厅、中央是歌剧厅、东面是音乐厅。在玻璃罩的下方有坚固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结构上延伸出二次钢结构所有的 GRC 挂板除了自身强度配筋:结构处理外,还需要埋设钢架与二次钢结构挂接。164块GRC挂板水平的悬挂在空中,每块板之间的间隙设计误差只有2 毫米。从制作、运输、安装、使用的任何一种角度讲,都前所未有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精度的,更是安全的。
我们严格遵照设计师的意图,用有效的手段表现造型。说起来,真的委屈了我们的雕塑家,要求他们用激光放大仪、用打格放大法、用探针把握高度的方法一公分一公分的去完成模具,在总体上又一定要流畅、要通神、要做成一件完整的雕塑。记得安德鲁来公司看样板时,眯起了双眼去端详,他和他的助手忽而用尺子去丈量、忽而前后左右的“品”,他们满意了,伸出了大拇指。这是一种承认,这种承认不仅仅是艺术的,是GRC 技术的,更是创新的。有专家讲,用GRC 完成国家大剧院这么重要的艺术吊顶,这反映了 GRC 技术发展的水平。从中国建筑史或世界建筑史讨论,用GRC 来做这么大的吊顶,要求这么复杂、这么特殊,也是个了不起的事件。这是中国建材业的骄傲,必将影响 GRC 行业的发展。
再说清华美院外墙装饰挂板吧,今年四月份,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清华大学基建处的陆志成先生,互报家门后,听说我在做装饰混凝土,他就讲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外墙准备做两万平米的装饰挂板,他说国外已有很多混凝土做的“灯芯绒”制品了,问我能不能做。我一边琢磨一边说:“没问题,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可以用苯板直接做阴模,用水泥加石粉加石渣成型,有了强度再去凿毛,应该没问题,”他建议我们试一试。回来后,我们就组织力量开始试制,三两天后出了东西,只是不太理想,速度慢,石材质感和“灯芯绒”效果不明显。但是陆先生派来的张老师很兴奋,还把这不成熟的样板拉回清华给陆老师看,陆老师又让张老师送给我们许多国外的资料,我们一下子受到启发,想法多了。做装饰混凝土我们有一定的经验,又有一个善于做模具、善于做装饰混凝土制品的队伍、有一套派得上用场的专利技术。需要动脑筋的是:做出来的装饰板要剁击才会更像石材,而板材只有两公分厚,如果全部用混凝土的方法,会有强度,但是韧性差,剁击过程中难免会震裂。我们试着在装饰层用混凝土震捣、反打工艺的成型方法。在结构层采用 GRC 喷射和布网双保险的方法,以增强韧性,在背部又
图5:
加上了混凝土的肋。我们请来了中国航空港公司和我们共同研究安装问题,请来铁道部桥梁厂解决钢模问题,请来榆树庄构件厂总工蒋勤俭,蒋总不但出了很多主意,还送给我一本日本的“灯芯绒”装饰混凝土挂板工程案例,这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又请来了徐会长、曹院长、苏院长、朱院长、顾同曾高工等专家指导材性和结构设计。这种装饰混凝土挂板在我们国家还是首次研究应用,沈博士专门做了查新报告,与石材挂板相比,具有几大优势,第一它比石材价格低得多;第二它可以不受形状和面幅的限制;第三可以更好的表现粗犷的自然的艺术效果;第四它可以消化大量的工业废料。基于上述优势,清华大学基建处的领导和主管基建的郑主任一眼就看中了“灯芯绒装饰混凝土挂板”他们希望一改清华东校区的建筑面貌,不能总是向社区向商业区方向发展,要表现清华的文化,同时又可以节约资金,可以环保。陆老师还一再告诫我“宝贵,一定要做好,为我们国家争光,在国外已很普遍了,我们国家还没有,有人认为中国的水泥制品做不出来,要做出个样子看看”。我真的不敢相信,搞基建的领导会把一个项目联系到爱国主义上去,令人钦佩,让人热血沸腾。更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基建处谢处长讲“我们在选择新项目上,即使有一点风险,也要坚持,不能再让我们的人埋怨我们不负责任,埋怨我们不思创新。”他还举了个小例子“1969年,美国人把做道路的碾压混凝土用到了大坝上,没想到漏水了,但是,很多专家不是简单的批评它否定它,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完善它,社会是这样进步的。”听到这些话,我看到了希望,听到了召唤。这种召唤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是人文的,我为清华骄傲,从谢处长身上看到了清华的传统和精神。我把这些声音带回了公司,大家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地投入了研制。工艺设想更丰富了,模具更正规了,制作更严谨了。我们集中了装饰混凝土和 GRC 的优势,为了防裂、增强和耐久,在表层使用了 PP 纤维,又选用了 GRC 喷射,还选用了布网,并层层滚压,背后的肋用巨大的压头一次成型。这种复合工艺的制作方法,一方面强调震捣,突出装饰混凝土的成型工艺,目的在于充分暴露骨料。另一方面强调 GRC 的成型工艺,以增强制品的强度和柔韧性,便于后期处理。这可能过于大胆了,因为过去的理论和实践很少有过先例。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创新,这种发现是指善于寻找规律,这种创新是指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发展与变化。否则要么是不思进取;要么是胡思乱想。好在有一个一起工作了十八年的队伍,他们能够心领神会,他们耗尽了心血,把许多畅想立即转化为行动。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新建起了近千平米的厂房、完善了流水线、铺设了轨道、安装了龙门吊、购置了强制型混凝土搅拌机、建设了近 300m’的检验室、为装饰混凝土的研制铺平了路。大家又在模县上下功夫、在工艺上下功夫、在选材上下功夫,夜以继日的制作出了一百多平米的装饰混凝土挂板,然后凿出石头一样的效果,并且安装上了墙,很多创新是这样实现的。有人说国外的挂板不凿毛,那么不凿毛成了标准,其实很可能是国外人懒于凿毛,他们不愿投入人力。果然,没多久日本的建材协会会长看完我们的凿毛挂板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我们修订完善了企业标准、进行了大量的抗压、抗折、冻融、吸水、抗冲击试验。清华大学最初的挂板尺寸是1200x1000mm,后来又建议做成 2400x1250mm,并且提出了窗边门套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阴角阳角的问题,要求越来越复杂,这是创新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丰富与完善、一次又一次的接近工程细部的需要、一次又一次的使新产品成熟起来。GRC和装饰混凝土的复今工艺从理论到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徐会长、苏院长、曹院长、朱院长等专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分析论证。他们讲:同属硫铝酸盐水泥,而且是在初凝前一次成型,只是集料和纤维的不同,表层强调装饰、背部强调结构,加上混凝土的肋,应该没有问题。其实,十八年来,再造石装饰制品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在一些大型的浮雕、圆雕上早已使用了这种复合工艺法,十八年过去完好无损。不过,做大批量的挂板还是第一次,这需要慎重、需要不断的论证 需要反复的试验,经过材性和结构的多种试验已经证明是安全的。搞创新需要知识和勇气,从古至今少有谁为创新者提供过什么“保险”。如果等到条件都成熟了,没有任何风险了再去实施,创新也仅仅是徒有虚名而已。时代在呼唤,这种呼唤不仅仅是能力的、也是责任的。
搞 GRC 和装饰混凝土已近二十个年头了,搞过构件、搞过浮雕、搞过假山,也搞出了一点经验、一点规模、一点体会、一点名气。今后怎么办?向科技创新要出路,力争三五年内实现初步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我们一方面在完善国家大剧院吊顶的项目,一方面深化装饰混凝土挂板的项目,完善各项生产工艺,改善各种生产条件。有关部门的专家领导正在帮助我们制定国家标准,我们也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GRC是一项充满活力的新型材料,我们如果确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一定可以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有理由相信,当全国的 GRC 企业都能以不同的创新方式前进的时候,那么,在2005 年中国 GRG 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必将成为令人振奋的盛大节日!
2004 年11月于海口市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我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人生观)
档案号:
LSM-WG-005-004
版本:
手稿
页数:
5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文稿
我对现代性人物雕塑创作的感受
0
0
砖与瓦当上层建筑
0
0
刘士铭艺术追求和理论主张
0
0
刘士铭艺术及雕塑相关文章若干篇
0
0
《回忆我的童年》
0
0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创作上的风格
0
0
谈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两者的价值观
0
0
艺术观点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