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文稿
>
艺术感言
>
>
吉林市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及艺术特点
详细内容
图1:
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及艺术特点
吉林市群众艺术馆
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展览即将开幕了,从去年十一月份决定在北京举办这次展览,至今仅仅四个月时间,我们吉林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县文化馆在市文化局、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中国美术馆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共为这次展览征集农民绘画作品153幅,剪纸260件,这些作品作为吉林市民间美术创作的典型成果,成为吉林市民间美术风格化和趋于成熟的标志。
一、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的命名
这次展出的吉林市民间美术主要以吉林市郊区和桦甸县的农民绘画为主,民间剪纸作品则来自吉林市各个县区。我们把吉林市的农民画和剪纸称为“雪柳”民间美术并不是简单的归类或命名,而是吉林市群众性业余美术创作活动发展的重要表现。
首先,将吉林市农民画和现代民间剪纸命名为“雪柳”民间美术是吉林市文化发展战略中加速地方艺术风格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反映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吉林市的城乡人民长期生活在松花江畔,松花江畔的雪柳(也称树挂、雾凇)作为吉林市独具的自然景观,每年要吸引大量的外地和港澳侨胞国际友人来此观光。吉林市人民也把洁白如玉千姿百态
图2:
的雪柳作为自己的骄傲,纷纷写入各类作品、摄入自己的镜头,反复出现在电影、电视、图片和美术作品当中。“雪柳”已成为吉林市的自然标志,成为人们的骄傲。因此,把吉林市的农民画和民间剪纸命名为“雪柳”民间美术恰恰体现了它的地方艺术特点。从客观上看,它反映出吉林作为北方的江城,这里的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占全年一半时间冬季生活景色和冬天的农村风俗民情;从主观上看,雪柳作为大自然的恩赐,往往在一年中寒冷的春节前后出现。玉树琼枝花千树,胜似一夜梨花开,寒冷塑造了它的婀娜多姿的神韵,塑造了它变化万端的造型,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吉林市民间美术作者总体风格中多样化和坚毅的追求;而雪柳洁白的颜色象征了吉林市民间美术作品明快的基本艺术特色及其作者的艺术品格。
其次,将吉林市农民画命名为雪柳民间艺术适应了农民画创作队伍的发展变化。过去,我们以绘画作者的身份为主要依据,约定俗成地称这些作品为吉林市农民画,但从农民画创作队伍和农民画这一形式本身的艺术特点讲,将它命名为雪柳民间绘画就更为准确和科学。吉林市辖五个县四个区和一个左家特区,过去从事民间绘画的大部分是农民,称其为农民画还可以。今天我们的业余作者虽然多数仍然是农民,但他们已经不是从前纯粹在土地上耕作的人了。许多工人学生商人,甚至是机关干部也在从事民间美术创作了。所以具有民间绘画艺术风格特点的农民画并不是一定出自农民之手。即使是农民,他的现实含义已不再是依赖土地耕作的劳动者,而是农林牧副渔工商业都有,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致富的门路多了,农民绘画题材更为广泛,创作队伍更加庞大,成份也更加复杂。这次参展作品的作者有55%是农民,而45%是生活在农村或城镇的学生、教师、文化站长和第三产业劳动者,他们的作品依然保持和发展了农民画的特
图3:
点。可以说,我们将吉林市农民画命名为雪柳民间美术,既着眼于现在,又应顺了民间美术未来发展的必然。
二、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的特点
我们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从上千件作品中选出来的,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专为这次展览创作的新作,无论原来创作的作品还是征集的新作,都体现出中国现代民间美术的区域性和民族特征,形成了有别其他地区的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地方情趣、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1.风格独特的内容
这次展览70%的绘画作品取材吉林农村冬季的景色,使吉林市独具的自然景观成为民间绘画的重要表现内容如:《冬趣》、《冬剪》、《瑞雪》、《冰凌花》、《风雪松花江》、《山冬青》、《关东头场雪》和《雪柳》等作品,无不是以冰雪为主要绘写对象。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和艺术概括,将吉林市们冬季自然景色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其中三幅绘画作品都以《冬趣》命题,它出自三个作者之手,这并不是偶然的。白雪覆盖的山川村落、冰晶玉洁的世界给吉林人冬季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这些乐趣充分体现出人们对家乡自然美的喜爱,所以“土”画家们不约而同地绘出同一主题的不同内容来。
这次展出的吉林市雪柳民间绘画,突出反映了吉林人民的风土人情,艺术地表现和再现了这里特有的生活场景。从艺术意义上讲,她为人们献出了一幅别具特色的地方风俗画卷。象:《办年货》、《腌山菜》、《洗参籽》、《做红参》、《扣麻雀》、《闹元宵》、《打冻场》、《冻豆包》、《菜窖取莱》等。另外,象《嫁女》、《乌拉妇女》、《弹嘎拉哈》都典型地概括了朝鲜族和满族生活风俗的片段。越是地方性民族性的艺术,越是世界的,一些微小的区别往往显
图4:
示出雪柳民间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在《办年货》、《回娘家》等都有马拉爬犁的画面,这就与同为北方的黑龙江农村中的狗拉爬犁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2.艳丽明快的色彩
从我们展出的作品看,画面中大量的冬季自然景色需要以白色作为衬托,而自然景色与农村中火爆的生活所引起的民间绘画作者强烈的感情则用火热的色调来表达。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触合为一体的内容,作者是用较大的颜色跨度和强烈的对比色来实现,比较典型的是《闹洞房》、《压馇条》、《乐三十》、《下须龙》、《拜年》等画面中的兰天、白雪以及由大红、金黄各种鲜艳色彩构成的人物服装形成了明快的视觉形象,由于运用这些色彩,使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的绘画语言具有响亮悦目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驾驭色彩的能力上看,雪柳民间绘画丰富的色彩组合反映出作者在用色上的“高分辨度”的追求。这里,最为典型的是那些女绘画作者的作品。象年轻的女作者田桂玲的《取菜》、毕艳秋的《十二生肖》、马淑英的《洗参籽》等。《洗参籽》中的参籽用五种颜色表现,使人们产生对人参这种珍贵产品的暇想,同时也生动地概括出洗净参籽的一道道捞洗过程。尤为典型的是二十三岁的女农民康梅花的《多彩的6月》,她用六月河边晾衣物这一场景,反映今日农村妇女生活的变化,五颜六色的被单衣服晾满了开遍鲜花的草地,引来了,一群群斑斓的蝴蝶,所用颜色多达四十种以上。这种“高分辨”率的用色既反映了雪柳民间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又反映了她们在绘画色彩上所达到的水平。
3.巧妙饱满的构图
图5:
吉林市雪柳民间绘画的作者试图用饱满的构图来反映自己生活的充实和感情的丰富程度。所以,在一张画面上她们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一反正规绘画的透视方法,将不同时间或同一空间来的所有事物都放到一个二维空间表达,使表现内容更为充实。表达的感情更为丰富。《冻豆包》将蒸豆包、冻豆包、装缸的全套农家生活风俗小景融于一幅画面。尤其是装缸,一反常规透视法,缸口缸身在同一平面上,既增加了画面的容量,又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乐三十》这幅画中,将人物、节日礼花和明亮的房子充实在整个画面中,饱满的构图,强化了节日热闹非凡的景象和喜洋洋的气氛,较好地起到了构图饱而不杂、满而不挤的艺术视觉效果。
4.质朴逼真的夸张
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作品不但成功地再现了吉林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情趣,而且注意表现作者所需表达的一切。再现和表现统一的媒介就是它质朴逼真的夸张,这种夸张貌似不合实际,实质极合情理。因此,夸张没有使人感到失真,反而有一种质朴逼真的感觉。
参展作品的夸张效果主要通过两方面达到的:
一方面是通过色彩上的变异达到的。农民们为了加深观众的视觉印象,使作品更为生动地反映情感表达主题,往往改变或加重减轻原来的色性和色度,《拜年》这幅作品中的秧歌队服装道具应是五颜六色的,作者偏偏画成红和深紫两种颜色,天、地和房屋本是兰和深赫两种颜色,作者偏偏统一为兰色,使整个画面形成白(雪)、红、深紫三种颜色,避免了为表现热闹而产生的杂乱感,同时起到表达寒冬腊月中拜年的热闹气氛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通过变形达到的。农民们为了突出作品所表达的重点,不是用调配明暗透视和省略等办法来突出重点,而是用变形的办
图6:
法达到夸张的效果,在《压馇条》、《抹煎饼》等作品中,作者有意放大了画中妇女手、胳膊与身体其它部分的比例,形成一种力的象征,这种比例失实却真实地反映出劳动妇女的真实状况,起到了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的效果。
上面介绍的仅仅是吉林市雪柳民间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点,如装饰性、多样性的表现手法等,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了。
关于吉林市雪柳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仅作一简要说明。吉林市相当多的人是满族人,还有许多人是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迁居来的。因此,山东剪纸、南方剪纸、满族剪纸等艺术特点在这次展览中都有反映,甚至在同一作者的作品中就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追求。比如马淑琴作品的讲究造型、于裴群追求精细、潘老太太重视绒透、张春颖的重在粗犷,可以说多样化的风格融中国南北剪纸之特长,既有天真浑厚之风,又有玲珑剔透之巧。
三、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的发展
吉林市民间美术创作作为自觉的、有组织的辅导活动仅有十六年。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艺术上的成功,尤其是吉林市雪柳民间绘画独特风格的初步形成,关键在于它的作者经过反复的艰难探索,掌握了部分客观规律,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在推动和发展民间美术活动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增强美术辅导干部素质,促进作品质量的提高
民间美术创作活动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业余艺术活动,吉林市的绘画、剪纸业余作者有四千余名,其中有农民,还有工人、干部、教师,更多的是青少年,甚至是儿童,他们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然而出尖子人才、出尖子作品,必须抓好辅导。我们群众艺术馆把增强文化(艺术)馆、文化站美术辅导干部的业务素质作为促进民间美术创作
图7:
质量的关键环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为文化馆(站)办美术创作辅导班、专题讲座等八次,培训美术辅导干部246人次,并请有关民间美术的专家讲学,组织美术辅导干部集体创作和作品展览,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使文化(艺术)馆、文化站美术干部的辅导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吉林市出现的郊区二道、欢喜、九站和桦甸的白山、公吉等画乡的文化站长都是擅长美术专业的辅导干部,我们市群众艺术馆还将两位美术辅导干部送大专院校进修。另外,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的美术干部,每年都要深入农村办班辅导达两个月以上,从民间美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了对民间美术创作的辅导能力。仅八七年一年,吉林市就创作出民间绘画1052幅,剪纸280件,其中在报刊杂志发表39幅(件)。
2.广泛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创作的繁荣。
艺术交流是促进民间美术创作活动不断发展,创作队伍不断扩大,风格化特征不断增强的重要条件。我们交流的办法是每年举行一次以上全市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展览。通过展览,业余作者之间以及业余作者与专业作者之间进行创作交流,由此产生新题材、新手法。同时,我们将本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与外地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交换展出。为了提高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水平,近几年市文化局为我们大量投资,组织作者去金山、户县、北京等地参观民间美术展览,使作者通过学习和观摩不断开阔创作视野。原来,表现手法比较单一的现象得到明显的克服,出现了艺术风格趋于统一,创作手法趋于多样的势头。
展览交流活动还扩大了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民间美术的爱好者,仅剪纸作者于裴群一人,八七年就带出了二十多名十几岁的剪纸小作者,以至出现了全家搞民间美术创
图8:
作的现象。我市著名的民间美术画家嵇兰田同志的女儿嵇晶娟在父亲的影响下很快成为民间绘画的新秀,并有作品在省举办的展览中获奖。
3.积极进行辅导研究,尽快掌握创作规律。
民间美术创作,尤其是民间美术绘画,往往因辅导方法不当使一些本来可以通过民间美术创作活动成才的尖子中途夭折。我们在辅导过程中注意进行辅导方法上的研究,使民间美术的创作活动和辅导工作尽可能地符合它自身发展规律。我们在研究中一是发动民间美术作者和专业辅导干部写理论文章进行探讨;二是征求被辅导者的意见,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三是通过民间美术作者成功的创作方法找出相应的辅导方法,通过这些办法我们得到了下面三条经验:
第一、在辅导中坚持以启发为主。我们最小的民间美术作者仅有十几岁,可塑性强。我们注意启发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让他们掌握民间绘画的特点,教会他们如何吸收各个画种的优点,避免正规绘画常规则约束他们。小作者康梅花,在创作《多彩的6月》时,文化馆美术干部发现她对色彩敏感,就领她到大街上观察姑娘和妇女们的各种花服装,使她有了感性认识后,成功地发挥了她运用色彩的天才。
第二、在辅导中坚持以发展新作者为主。一些民间美术作者有了成功的作品,甚至出了名以后,往往不满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追求正规学院绘画的基本技法,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而新作者头脑中少框框、多想象、敢于创作,凭着对美术的兴趣,可以不拘成法创作出一些优秀作品。只要引导得当,新作者往往成为民间美术创作队伍中的骨干,这次参展作者年令在30岁以下的占80%以上,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在辅导中坚持发展本地风格为主。我们在对民间绘画作者
图9:
的辅导中,注重强调本地作品的总体风格,对一些展览的作品筛选时,也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在筹备这次雪柳民间美术展览时,我们原来准备的一些作品就不如现在这些作品的艺术特征明确。为了达到这一点,艺术馆馆长、美术部辅导干部从作品征集通知到办辅导班讲课都强调突出吉林的地方风俗情趣,提倡艳丽明快的色调,鼓励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从而使吉林市雪柳民间美术作品的总体风格更加明确和突出。
总之,我们在发展民间美术的道路上仅迈出了第一步,实践上不但需要专家的指导,更需要新闻舆论界的评价,使我们的艺术得到更快的提高,使我们的展览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吉林市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及艺术特点
档案号:
LSM-WG-004-013
版本:
印刷品
页数:
9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文稿
艺术思想
0
0
中国传统雕塑与世界当代雕塑比较研究
0
0
刘士铭撰写郑州展前言
0
0
艺术感言
0
0
《自叙》诗一首
0
0
《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两三事》
0
0
关于雕塑形象造型,人物生动有无灵气
0
0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创作上的风格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