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文稿
>
艺术感言
>
>
记录劈山引水创作过程及保定相关经历
详细内容
图1:
2002年11月2日保定周和平与王福全来京谈到保定电视台一直对保定市东风公园的《劈山引水》雕塑像和当年的创作者刘士铭与保定市的一段故事很感兴趣,打算对作者进行一次采访和记录一段珍贵的当代历史资料,以便使保定和河北人民了解这个雕塑与当时50年代在毛泽东思想推动,全国人民在当时奋斗的精神,人与大自然的变(其后档案缺失或无档案)
图2:
改变农业贫穷落后的精神,中国北方太行地区、陕甘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渴望,开山才能有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河北、全国和各地兴修水利的热情愿望,产生了很多农民歌、农民诗,在这些大环境的气氛影响之下,北京中央美院雕塑工作室掀起反映当时大跃进的创作热情。当时创作室领导英才同志,他每天晚饭后号召大家留在工作室作泥塑稿子,可以说工作室的雕塑工作者们作了上百件小稿,有一天英才同志邀请苏联雕塑专家(在美院雕塑研究班任教)克林杜霍夫教授到创作室看稿子,这一次在很多的泥稿中,苏联专家从众多的拿起劈山引水的原始稿子,说这个稿子
图3:
能代表好,如果你们可以放大就是这一件,当时我作完这个农民站在两个小山中间,推山的动作,那个农民诗歌说《我来了》,这一句话产生了我创作时的主题思想,好像是从两山中间跳出来了的感【觉】,很有点【感】觉,
像(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
。
这个稿子我作完后自己想,雕塑的中外规律中都是反对有背景的人为主体,以裸体成是伟人站立,严肃庄重的姿势,在构图上西方的、东方的、古代的都是纪念碑式格创作的,但我在破除以往的雕塑规律,作了打破常规的构图,表现了山的形状,因为中国古代壁塑佛像中有山,特别是北京北海后小西
图4:
天的罗汉山,我在北京四十年代去上过罗汉山看过罗汉在山洞中坐着,还有看过南方的罗汉壁塑高浮雕,有山有云的印象很深。作完了也无所谓是不是合乎雕塑规律。
反对大胆的作了,领导选不选无所谓的心态,但是老杜林克霍夫 教授看过后的第二天上午,英才同志很高兴的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我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摆着我作的劈山泥稿,对我说领导决用这个稿子放大五米作为七一向党献礼的任务,有信心吗。我说能作出来。这样集中了创作组和
图5:
创作者们、工人们五天内放大五米,翻成石膏人,把石膏农民形象运动中山公园,现场又搭木架作两座山,把人和山结合一起。日夜施工,一共是七天完成任务,当时起到很大的响影【影响】,周扬 和王朝闻都去审查过了,效果不错。
这个像因公园环境太小游人很多,有小孩子猛一看见巨人般的雕塑吓哭了,当时还上
了宗颜
色,后来七一过后放了一段就拆掉了,只有照片仅存。
1959年中国美协华君武同志在7月前后对我说,领导决定把劈山引水重作一次出国展览,尺寸小一点,就是现在东园公园的2米26
图6:
的原作翻成水泥的,这个像保存至今,当时1959年莫斯科15个社会主义国家造形艺术展上,苏联雕塑家建议在中国塑一座大型铜像,代表中国人的形象。
1960年保定市派了一个干部叫常安赢的,去创作室谈要买这个水泥像劈山引水运回保定市车站永久性摆在哪【那】,当时创作室的翻制工刘汝超先生同行护送按【安】装一切事务,大约在我在火车上路过保定站时还见到此像的背影,此像三次搬移,最后移到公园内。
图7:
我在1970年夏天因保定莲池需作收租院泥塑,当时保定莲池领导蒋宝田同志到北京我家里约我去做收租院泥塑(按四川的图片放大真人比例作1.7米左右的泥塑,我应邀到保定市莲池与莲池的工人师傅和保定市的美术工作者、教师及业余的雕塑爱好者们一齐奋战一个多月完成了,莲池西小院的雕塑群,还有五间莲池正房(小方壶)边上,我当时也就住在小方壶屋里。并且认识了易县西陵的徐进老师雕塑工作者。 王家有(唐秀菊)鄢云)王国彬、周和平、王爽,美术社的小何还有几位,名子【字】忘了,还有回中赖学明老师,还有38军文化处处长刘海山。
1971年调保定市群艺馆。
1974年在莲池搞业余雕塑班。
图8:
①不要讲在保定的人际关系,因为王孝祖的画入选省展,而引起有人写信打击王孝祖。使他落选。可怕。那里人心难测。
②常××此人很阴而苛落,不要讲任何当地人士。《福中有祸》。
③只讲创作经过,少谈当地事,不要去,那不是福而是祸。 是个交通中特点,浮躁,但是当你深入到小街小胡同里去。和一些工人平民大爷大娘接触时就会体验到河北大地的深厚。人情仗义豪爽,女人也有侠气,体形健壮,说话直来直去,很象【像】暖水壶外凉内热)。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记录劈山引水创作过程及保定相关经历
档案号:
LSM-WG-007-020
版本:
手稿
页数:
8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文稿
《回忆我的模特朋友们》
0
0
记刘士铭同志的创新之路
0
0
艺术论
0
0
创作方法及对生活的认识
0
0
刘士铭撰写郑州展前言
0
0
再谈戏剧中化妆的效果
0
0
《我的艺术观点》雕塑人生
0
0
对陶艺的前景的意见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