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您的一年会员开通成功!
开通终身VIP成功!
今日下载数已用完
升级会员
提交
下载提示!请输入验证码验证哦!
看不清,重新获取
提交验证码
首页
全部分类
作品
草图
便条
文稿
物品
书信
剪报
照片
日记
证件
视频
音频
首页
>
文稿
>
艺术感言
>
>
《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两三事》
详细内容
刘士铭文章《记今年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两三事》。手稿为草稿,共四版,略有不同,与影印件有出入。
图1:
记2003年5月 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二三事
刘士铭
2003年5月24日在电话中得知祖文轩病故,羊年多灾,祖文轩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55年调美院附属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工作,我们是老同学老同事大约十年。
记得1953年春,雕塑系教师于津源带领她们一班同学,去景德镇陶研所创作实习。当时我也去了,参加他们班和杭州美院的三位同学,章永浩,刘去病,应真华,大家在陶研所的一间山上的工作室中创作新题材的瓷雕。
约数月之久,她创作的是《採花扑蝶》双人彩绘瓷雕和《绣花女》,作品惊喜人物优美,创作态度严谨,当时天气很热,空气沉闷,这时活泼开朗的章永浩,经常唱江苏民歌双推磨小调,小曲很优美动听,每天吃饭时她们从山上下食堂为我打饭回来吃,到九月份才回北京江西的土地是红色的,汽车要开到穿上渡河,水很清,衣领上没有黑印,江西没有灰尘。
1955年成立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时,她家住城里每天早来晚归从不迟到不缺勤,60年她调到北
图2:
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工作,她曾两次约我调到北京艺术学院,她说刘先生在晖先生想约您去雕塑系工作,我当时犹豫不决,因为我要调河南去工作。
当1974年我回到北京时,她已经调到北京建筑雕塑工厂多年了。
回忆在美院同学时,祖文轩很文静,中等身材,梳两条大辫子,又黑又粗,辫长过胯,当时在美院还有一位女同学赵永安也是梳两条大辫子。二人同行,是美院有名的大辫,引人注目。
大约在74年我到西城护国寺大街棉花胡同,她家在一个旧的四合院中的西房里,那个小院给我印象很深,后来她和爱人李祯祥搬到和平里楼房住了。我每次去护国寺大街时总要路过这个小院的门前停一下,向小院深处看一看,这段记忆和她当年的身影音容相貌,都是挥之不去。
祖文轩终年73岁5月21日
刘士铭于2003年5月25日于北京,羊年。
图3:
记【今年】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二三事
刘士铭
2003年5月24日接到祖文轩病故于北京的电话,消息来得突然,我知道她患病身体欠佳已有很多次,美协聚会时,不见她露面了,她的去世时我没有想到的。
祖文轩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5年调美院附中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工作,记得1953年祖文轩和全班同学由雕塑系教师于津源先生带领去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创作实习新题材瓷雕,不久我也去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参加了她们班同学和杭州美院的三位同学,章永浩,刘去病,应真华在陶研所的一个山上的工作室中作新陶瓷雕塑作品。
约数日之久,当时景德镇天气很热,祖文轩能够专心创作的採茶扑蝶彩绘瓷雕人物形象,优美形象细致生动,和另一件绣花木瓷雕作品,他的工作态度严谨,夏天景德镇气温很高,天气闷热,站在山上看到土地是红颜色的,但是很干净,衣领上没有黑印。每天中午都是她们从山下食堂打饭回来给我,每当工作沉闷时章永浩就
图4:
唱江苏民间小调很好听,很像《双推磨》的调子,到九月份才回北京,走时老艺人请几个男女同学吃米酒。祖文轩为人平和近人,深得景德镇的老艺人赏识。
1955年美院附属雕塑工厂位于朝外东大桥,她家住城里,每天早来晚归,从不迟到缺勤,对人热心观察细微,敏锐在工作中也从不刺激别人。
60年时她调到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工作,她调走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她曾两次对我讲刘先生您也调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和我们一起工作,艺术系的左晖希望您能去,我当时犹豫不定,因为正想调河南工作。
61年夏天我调河南离开北京,74年我回到北京工作时她已经调到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刻工厂创作室工作多年了。
回忆祖文轩在雕塑学习时,她人很文静相貌端庄,不苟言笑,中等身段,梳两条大辫子,又黑又粗,辫长过胯,当时在美院绘画系还有一个女同学赵永安也梳两条大辫子,她们二人同行时长辫飘然,是美院有名的大辫子,非常引人注目。
74年我曾去到她和李祯祥在西城护国寺大街棉花胡同的一个小四合院家中,
图5:
那个小四合院门楼不大,也显陈旧了,进门后的西屋是他们的家,后来她们搬到和平里的楼房住了,我对这个小院印象很深,多年来我每次去护国寺大街一定要到这个小院门口停一下,向小院深处看一看。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当年的音容风度却是挥之不去,祖文轩于2003年5月21日故去终年73岁。
刘士铭
2003年5月25日于北京
羊年
图6:
记二00三年五月 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二三事
刘士铭
2003年5月【24日】在电话中得知女雕塑家祖文轩病故,祖文轩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55年调美院附属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工作,我们是老同学老同事了。
记得1953年春由雕塑系教师于津源先生代她们一班去景德镇陶研所创作瓷塑实习,当时我也随她们去景德镇实习。
约数月之久,她创作了《採茶扑蝶》彩绘人物瓷雕和《绣花女》,作品精细优美,她对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当时杭州美院也有三位同学共同实习,有章永浩,刘去病,应真华三人。创作中章永浩性格开朗,喜欢唱江苏民间小调,好像是《双推磨》的小调,大家在一起共同创作吃饭时她们给我从上下食堂代饭回来吃,到九月份才回北京。
1955年成立美院雕塑工厂创作室时我们又都调东大桥新址工作,她对工作认真,她住城里早来晚归数年不缺勤。
60年她调到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工作,曾两次对我说刘先生您也调到我们那去吧,我们系主任左晖希望您调我们那去。
图7:
我当时犹豫,一心要调河南工作,当1971年我到北京工作时,她已在北京建筑雕塑工作室工作多年了。
祖文轩时一个很文静的人,中等身材,在校时梳两条大辫子,又黑又粗,辫长过胯。当时在美院还有一个女同学赵永安也是梳两条大辫子,二人同行,是美院有名的大辫子姑娘,引人注目。
74年以后我再西城护国寺大街棉花胡同,她和爱人李祯祥家时,是一个小四合院,两间西屋,那个小院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经常去护国寺大街棉花胡同,路过这个小院的旧门楼前总要停一下,向小院看一看,但是她家早已搬到和平里去住了。
但是这一段记忆和她的身影音容笑貌,却是挥之不去。
祖文轩终年73岁。
刘士铭于2003年五月25日于北京。羊年。
图8:
不为上学交学开支发愁了,49年解放后留校工作,一开始雕塑专业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我是后
*
*方面处
于中等水平,徐悲鸿院长讲一个人在三十岁时没有好作品创作出来就很危险了,所以我发奋用功学习,努力在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用心想精诚所至全皆开,这就了我一生的生活,工作的态度。布衣淡饭,习以为常,一至不求名利,不图享受不求虚名,不贪,顺其自然,对待人生福祸的
****
,福兮祸所伏,福兮祸所倚。尽最大力量贡献自己的能力,不求名不
求
**
利,放下一切包袱(名和利),作【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宠辱不惊。
2009.5.14
图9:
记已故女雕塑家祖文轩二三事
2003年5月,老同学老同事祖文轩祖文轩病故。
54年景德镇採茶扑蝶,杭州刘去病,章永浩,应真华,中央美院杨淑卿,俞士菘、刘焕章,冯合(冯民勋)等。
55年成立中国雕塑工厂,祖文轩同事约7年。
60年她调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工作,曾两次约我去北京艺术学雕系,当时我想调河南工作,她讲左晖希让我去。后调北京建筑工厂工作多年。
祖文轩是一个很文静的人,在美院学习期梳两条长过胯部的又粗又黑的长辫子,当时美院只有2个女同学是大辫子,另一个是赵永安前美院附中小张,是很出名的女同学。
在学经景实习瓷雕时,祖文轩工作细心,天气很热,但她很安详的一丝不苟的创作“採茶扑蝶”,杭州的章永浩在工作时像一个小弟弟坐在她工作台边讲话,唱江苏民间戏小调,类似《双推磨》,很好听,至今记忆犹新。
1955年以后,我
们的雕
塑系分配到美院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工作约七年中,祖文轩对人对事沉稳,有主见,态度平和。
60年她从中国
雕
调北京艺术学院。
图10:
74年我回北京后她一直在北京建筑雕塑工厂工作,有一次我到她家西城棉花胡同口一个小院,西屋她和家人李祯祥(雕塑家)留我,她母亲住哪个小院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每次去护国寺大街时,还要到她和李祯祥住过的小院门前经过,总是要多看几眼,这个北京的小四合院的旧门楼,但他们早已搬到和平里居住了,但是这一段记忆和她的身影音容笑貌挥之不去。
羊年是个灾年。刘士铭。
2003年5月25日
图11:
记今年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二三事
□刘士铭
2003年5月24日接到祖文轩病故的电话,消息来得很突然,我知道她患病身体欠佳那是在 2000年前一次在府右街路口看到一汽车上有李祯祥向我打招呼,我看到汽车上坐着祖文轩,向我点头,说去看病就过去了。她的去世是我没有想到的。1949年美院全体师生参加京郊土改时,大家都在操场集中搬行李准备上车,这时地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铺盖卷,这时祖文轩提起这个小铺盖卷说,这是谁的?说着就给装在车上了,这个小铺盖卷就是我的。那时她还不认识我,1954 年雕塑系决定由于津源先生带领四年级祖文轩这班同学去景德镇陶研所实习创作新题材的瓷雕作品,不久我也去了,在陶研所遇到杭州美院的章永浩、刘去病、应真华,大家在陶研所山上的一间大工作室中和老艺人共同创作,当时天气已很闷热了,祖文轩心平气和的在创作她的《採茶扑蝶》人物彩绘瓷雕,还有《绣花女》,作品人物刻画的很细致优美、生动她每天很有耐心的坐着不动的进行刻画人物形象,每当大家感到闷热、沉闷时,章永浩就唱江苏的民歌小曲很好听,有点像《双推磨》中的曲调。每到中午吃饭时,祖文轩和同学们就从山下的食堂里打饭给我带回来吃,如此在这个工作室中数月之久。到九月份我们结束工作回北京时,老艺人请祖文轩和男女同学吃江西的米酒,
对祖文轩很赏识,老艺人还送给刘焕章两对戏曲人物,一男一女武将打扮很好看,后来给我一对。1955 年中央美院成立附属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工厂位于东大桥,祖文轩家住城里,每天上下班很远,但她从不迟到缺勤,在工作室数年中,她对人热心观察细微敏锐,在工作中也从不刺激别人,到1960年她被调到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去工作,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当她走时曾两次对我讲,刘先生北京艺术学院的左晖先生想约您去和我们一块去教课,我当时一心想调河南去工作,61年我离开北京,1974年我回北京工作时祖文轩已调北京建筑艺术工厂创作室多年了。当我回忆起,祖文轩在中央美院学习时,她是一个很文静的相貌端庄,不苟言笑中等身段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又黑又粗的两条辫子长过胯部,当时美院绘画系还有一个女同学赵永安也是梳两条大辫子,她们二人同行时很引人注目。
1974 年我回北京后,曾去过她和李祯祥住的家,在护国寺大子棉花胡同的一个老旧的小四合院的西屋住,后来她和李祯祥搬到和平里楼房住了,我对这个小院印象很深,多年来我每到护国寺大子就到棉花胡同这个小院门口看一看,祖文轩在我的记忆中她当年的音容笑貌风度,却是挥之,不去。她于5月 21 日故去终年 73 岁。
图12:
记今年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二三事
2003 年5月 24 日接到祖文轩病故的电话,消息来得很突然,我知道她患病身体欠佳,那是在 2000年前一次在府右街路口看到一辆汽车上有李祯祥向我打招呼,我看到汽车上坐着祖文轩,向我点头,说去看病就过去了。她的去世是我没有想到的。1949年美院全体师生参加京郊土改时,大家都在操场集中搬行李准备上车,这时地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铺盖卷,这时祖文轩提起这个小铺盖卷说,这是谁的?说着就给装在车上了,这个小铺盖卷就是我的。那时她还不认识我1954 年雕塑系决定由于津源先生带领四年级祖文轩这班同学去景德镇陶研所实习创作新题材的瓷雕作品,不久我也去了,在陶研所遇到杭州美院的章永浩、刘去病、应真华,大家在陶研所山上的一间大工作室中和老艺人共同创作,当时天气已很闷热了,祖文轩心平气和的在创作她的《揉茶扑蝶》人物彩绘瓷雕,还有《绣花女》,作品人物刻画的很细致优美、生动,她每天很有耐心的坐着不动的进行刻画人物形象,每当大家感到闷热、沉闷时,章永浩就唱江苏的民歌小曲很好听,有点像《双推磨》中的曲调。每到中午吃饭时,祖文轩和同学们就从山下的食堂里打饭给我带回来吃,如此在这个工作室中数月之久。到九月份我们结束工作回北京时,老艺人请祖文轩和男女同学吃江西的米酒,对祖文轩很赏识,老艺人还送给刘焕章两对戏曲人物,一男一女武将打扮很好看,后来给我一对。1955年中央美院成立附属中国雕塑工厂创作室,工厂位于东大桥,祖文轩家住城里,每天上
图13:
下班很远,但她从不迟到缺勤,在工作室数年中,她对人热心观察细微敏锐,在工作中也从不刺激别人,到1960年她被调到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去工作,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当她走时曾两次对我讲,刘先生北京艺术学院的左晖先生想约您去和我们一块去教课,我当时-心想调河南去工作,61年我离开北京,1974年我回北京工作时祖文轩已调北京建筑艺术工厂创作室多年了。当我回忆起,祖文轩在中央美院学习时,她是一个很文静的相貌端庄,不苟言笑中等身段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又黑又粗的两条辫子长过胯部,当时美院绘画系还有个女同学赵永安也是梳两条大辫子,她们二人同行时很引人注目。
1974 年我回北京后,曾去过她和李祥住的家,在护国寺大于棉花胡同的一个老旧的小四合院的西屋住,后来她和李祥搬到和平里楼房住了,我对这个小院印象很深,多年来我每到护国寺大于就到棉花胡同这个小院门口看一看,祖文轩在我的记忆中她当年的音容笑貌风度,却是挥之不去。她于5月21日故去,终年73岁。
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来到刘士铭档案。如需使用,请联系客服15210233586
名称:
《病故的女雕塑家祖文轩两三事》
档案号:
LSM-WG-010-004
版本:
手稿、影印本
页数:
13
提供者:
家属
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其它文稿
我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人生观)
0
0
我的创作风格的基础
0
0
吉林市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及艺术特点
0
0
创作感言
0
0
刘士铭雕塑谈创作感言
0
0
记录劈山引水创作过程及保定相关经历
0
0
《我怎样懂得了构图的规律》
0
0
艺术论
0
0
点击咨询
电话:17744495591